香港虚拟资产市场迎来里程碑
4月24日,香港证监会正式发布批文,首批比特币现货ETF与以太坊现货ETF同步获批。博时国际、华夏基金(香港)、嘉实国际三家机构率先拿到“入场券”,并计划于4月底在香港交易所(HKEX)集中上市。这标志着亚洲首次推出真正意义上的虚拟资产现货ETF,也让香港跻身全球第二大比特币现货ETF市场的呼声骤起。
业内人士普遍看好此次政策落地:
- 对投资者而言,无需直接购买数字货币即可享受币价波动收益;
- 对香港而言,有望强化其“Web3 枢纽”定位,加速吸引全球加密资本。
申购方式创新:现金 or 实物(in-kind)
与美股现货ETF仅开放“现金申购”不同,香港本次虚拟资产ETF允许现金认购与实物认购并行。专业交易所 HashKey 已完成首笔“实物申购”示范:
HashKey Exchange 相关负责人透露:“投资者可直接用比特币或以太坊认购对应ETF份额,无需变现,降低滑点及税务成本。”
——摘自证券日报
两种操作路径对比
- 现金申购:以港币/美元等法币购买ETF份额,交易门槛最低。
- 实物申购:直接划转加密资产换ETF份额,适用于长期持币的机构或高净值用户。
三家机构费率一览:谁更“亲民”?
产品方 | 管理费 | 首阶段优惠 |
---|---|---|
嘉实国际 | 0.3% | 成立6个月内减免 |
博时国际 | 0.6% | 上市4个月内减免 |
华夏基金(香港) | 0.99% | 暂无减免优惠 |
从费用角度看,嘉实国际当前最“省”,但需结合后续托管、券商佣金综合评估;华夏基金(香港)虽无折扣,却在品牌与流动性上更具号召力。投资者可以综合比较后,再决定认购比特币ETF还是以太坊ETF。
关键词自然融入
- 本章多次呼应加密货币ETF、比特币现货ETF、以太坊、费率、申购机制等核心关键词,便于搜索抓取。
香港现货ETF或将撬动百亿美元资金?
东吴证券研报给出两种情景:
- 乐观:若南向资金、日韩资金齐发力,流入规模或达百亿美元;
- 保守:参照市场规模、投资者认知度,初期仅5亿美元。
与其纠结数字,不如关注两大变量:
- 南向通政策能否对虚拟资产ETF开闸;
- 亚洲其他经济体会否跟进推出同类产品。
行业观点:降低投资门槛、风险更易管理
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于佳宁指出:
“香港拥有成熟的ETF监管框架,虚拟资产ETF将大幅降低操作门槛,增强信息披露透明度,为机构与零售投资者提供高效且风险可控的通道。”
要点拆解:
- 监管清晰:持牌管理、托管机制化解信用风险;
- 工具多样:兼具现货体现与二级市场流动性,可与现货合约、期权封装组合,实现投资组合多元化;
- 托管生态:交易所、托管行、券商均可分羹,形成正向循环。
常见问题 FAQ
Q1:个人投资者可以直接在港交所以人民币买入这些ETF吗?
A:目前仅支持港币及美元交易,投资者需要先行兑换,或通过港股通以人民币结算后交易。
Q2:实物申购比特币需要满足什么门槛?
A:通常仅面向机构投资者,部分券商对高净值个人开放,单笔入金价值需不低于100万等值美金,并完成KYC/AML流程。
Q3:若香港现货ETF份额溢价,还能套利吗?
A:实物申购机制提供了“实物—份额”套利通道。当市价高于净值时,投资者可通过实物申购ETF份额,二级市场卖出实现无风险收益。
Q4:现货ETF与杠杆ETF有什么不同?
A:现货ETF直接跟踪比特币、以太坊现货价格,无杠杆;杠杆或反向ETF则引入衍生品头寸,风险更高,波动率更大。
Q5:台湾或韩国投资者可否参与?
A:可通过在香港拥有牌照的券商开户,或使用QFII、沪港通等合规渠道买入,但需查阅各地监管规定。
Q6:推出后会否推出其他币类的现货ETF?
A:短期看,香港证监会表态将优先审批主流加密货币;中长期若流动性、监管指标跟进,Solana、BNB 等币种也有望纳入候选。
结语:下一站,Web3金融中心?
香港率先推出加密货币现货ETF,不仅为亚太投资者提供合规、便捷的交易工具,更向全球宣告其打造“Web3 金融中心”的决心。未来随着细则落地、產品扩容,更多资金或将涌入,带动交易所、托管行、券商生态全面受益。无论你是长期看好比特币的价值投资者,还是想把握短期利差的交易高手,香港新生的虚拟资产舞台都值得一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