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croStrategy再购1.19万枚比特币,持仓市值逼近150亿美元

Posted by JZW 加密货币资讯站 on September 5, 2025

MicroStrategy(NASDAQ: MSTR)在北京时间今日早间发布新闻稿确认,公司再次购入11,931枚比特币,耗资约7.86亿美元,将其总持仓推升至226,331枚,对应市值近150亿美元。此次豪掷近8亿美元的动作,不仅让“比特币储备”再次成为金融圈热点,也让资本市场重新审视企业负债囤币的可复制性。


最新收购细节一览

  • 购入时间:6月下旬无偿披露
  • 购入数量:11,931 BTC
  • 平均价格:≈ $66,000/枚(含手续费)
  • 总持仓:226,331 BTC
  • 综合成本:$36,798/枚,累计斥资83.3亿美元
  • 账面浮盈:约66亿美元

对比如今65,000–67,000美元区间的现货价,MicroStrategy的前期“低吸策略”让账面盈利跑赢绝大部分仅持有比特币 ETF 或期货的对冲基金。

👉 立即查看比特币最新价格波动区间,捕捉短线区间交易机会。


融资方式:可转债仍是“弹药库”

本次收购资金的来源并不意外——依旧是可转债(Convertible Senior Notes)

  1. 初始计划:5亿美元
  2. 上调至7亿美元
  3. 最终收盘:8亿美元,票息2.25%,2032年到期

以出售“债”换取“币”,意味着MicroStrategy在资本市场顺利锁定低成本资金,用债券市场的利息换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性收益。对于机构而言,这种“债转币”的叙事具备:

  • 安全边际:票面利率较低且附转股权
  • 利率风险对冲:比特币上涨带动转股价值,双重获利
  • 流动性溢价:长线资金青睐可被盯市资产,品牌效应进一步推高MSTR市盈率

MicroStrategy的“示范效应”

自2020年8月Michael Saylor首次把比特币纳入企业资产负债表以来,这股潮流陆续被多家企业复刻。值得关注的后续玩家包括:

  • Semler Scientific(NASDAQ: SMLR):医疗检测设备公司,5月下旬一次性购入4000万美元比特币,并宣布继续融资加码
  • Tesla(NASDAQ: TSLA):虽未增持,但保留1.05万枚持仓,强调“策略性储备”
  • 日本Metaplanet(TYO: 3350):利用日元贬值抄底比特币,换取“亚洲MicroStrategy”称号

上述企业共同点:核心现金流稳健,负债率相对可控。Saylor通过“每期可转债+同步增持”的节奏,既保持了MSTR股价上涨的节奏感,也在熊市阶段获得额外融资窗口。


股价表现:MSTR与比特币的“杠杆共振”

MicroStrategy的股价常被市场视为杠杆化比特币ETF。从2020年至今,比特币价格的每一次大幅波动都会被MSTR放大:

  • 2020年8月(首次购入当日):$135
  • 2021年10月(BTC首破前高):$861
  • 2024年6月(现价):$1,507

接近11倍的涨幅,远超同期BTC约4–5倍的涨幅,更高Beta得到验证。

Berenberg于上周给出目标价$2,890,对应的预测逻辑包括:

  • BTC十年期中枢价$1,000,000
  • MSTR持币溢价+可转换债融资余量
  • 资产负债表扩张带来的每股隐含杠杆

👉 不想错过下一轮Beta红利?点击获取专业高杠杆加密资产策略包。


风险与估值:P/B vs. BTC折价

虽然走势犀利,但高负债依旧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。当下市场对MicroStrategy的常用估值方法有三:

  1. 资产法(P/B):每股净资产 = 每股持仓比特币折价
  2. 收益法(DCF):高波动现金流难以估算,导致多数分析师给出“暂停”意见
  3. 收益率法:在利息支出与币价波动之间寻找盈亏平衡点

华尔街流行的观点:若比特币下行30%,MSTR股价下行可能达50%;但若比特币再创历史新高,MSTR将再次以类似杠杆倍数上涨。


投资启示与实操建议

机构视角 散户视角
研究可转债结构 卫星仓位布局MSTR
观察隐含杠杆系数 使用期权而非现货,降低全额保证金风险
评估持续融资能力 关注持仓BTC数量、新增发债节点、转股溢价区间
分散化“加密+股权” 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决定配置比例

常见问题解答(FAQ)

Q1:MicroStrategy与普通比特币ETF有何区别?
A:传统比特币ETF仅追踪现货价格;MSTR额外叠加转股权、发债能力、软件业务现金流,可带来更高波动与溢价。

Q2:MSTR会不会因债务过高而被迫卖币?
A:目前债券到期时间分散(最早批次为2025),且公司软件业务持续盈利,仍有充足的利息覆盖率。短期卖币概率较低。

Q3:小规模投资者如何“抄作业”?
A:可利用券商的零散交易功能买入MSTR,或使用反向可转换基金实现“Mini版MicroStrategy”思路,谨慎控制杠杆。

Q4:还有哪些公司可能在2024—2025年跟进囤币?
A:现金流充沛的科技、游戏、金矿、半导体板块呼声最高。关键是管理层愿意接受比特币的资产负债表波动。

Q5:MicroStrategy下一次发债窗口大概何时?
A:参考早期节奏(2020、2021、2024皆有发债),若比特币季度均价创新高且市场买盘旺盛,最早或2024Q3再度启动。

Q6:政策风险体现在哪?
A:美国SEC对“可转债—买比特币”结构的审计、美联储对高杠杆持仓的宏观审慎评估、企业税改对资本利得的影响。


结语:大型企业的加密资本化时代已揭幕

从特斯拉到纳斯达克小盘股,“把比特币放进资产负债表”已从大胆实验演变为清晰可复制的资本运作路径。MicroStrategy的每一步都在塑造新的教科书级模板,也提醒市场——加密资产的机构化进程正远远走在监管前面。对于嗅觉敏锐的投资者而言,理解“币价—股价—融资—再次买币”的自我强化循环,就是抓住下一个时代红利的第一步。